3月24日,amjs澳金沙门线路授予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英国皇家工程院杨广中院士amjs澳金沙门线路名誉院长仪式在闵行校区举行。校长张杰、副校长徐学敏、amjs澳金沙门线路院长高维强、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亚光等出席授予仪式。张杰为杨广中院士颁发amjs澳金沙门线路名誉院长聘书,徐学敏为杨广中院士颁发amjs澳金沙门线路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聘书。仪式由高维强主持。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杨广中院士心系母校,时刻关注并帮助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授予仪式上,杨广中院士用简洁而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母校的 深情厚谊,感谢母校对自己的培养,并再次表达将为母校的发展尽己所能。张杰充分肯定了杨广中院士这几年来对于amjs澳金沙门线路发展的贡献,并希望杨院士能进一步帮助母校建设生物医学工程高峰学科,早日迈向国际一流。
仪式后,杨广中院士做客第59期大师讲坛。他由电影《星球大战》引入,介绍了机器人领域近几十年的发展情况。杨广中院士以农耕机器人为例,阐述了机器人为 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并重点介绍了Surgical Robotics(外科手术机器人)。他通过“达芬奇”机器人的例子指出当前手术机器人的局限——缺乏智能性和针对性,并提出了医疗机器人的发展目标—— “To sense, to act, to adapt, to learn, to evolve, to be intelligent, to disappear”(感知,操控,适应,学习,进化,智能化,最终与人融为一体)。
在谈到“To sense”时,杨广中院士提到了目前在实际操作中的挑战,即3D重建与定位,并希望能通过更细微的显像,将细胞水平的信息带入检测中。在“To act”部分,杨广中院士提到腕和肘的引入及手指的结合,来共同实现对机器人的多维控制。另外,通过仿生学,借鉴“蛇”的身体运动方式,设计机器人在人体 内腔的行进。杨广中院士将“To learn,to evolve, to be intelligent”相结合,通过对视觉跟踪技术的说明,表达了对人机合一的期望。最后,他指出机器人的发展方向是“To disappear”,利用3D打印或微制造技术制造出更小的机器人,实现有限元重构组织应力场以控制手术中的力度。它们甚至可以捕获一个血细胞,从而成 为弥散式、无处不在的医疗机器人。
现场互动中,同学们踊跃提问,与杨广中院士积极交流。大师讲坛学生组委会为杨广中院士送上了精心准备的纪念品,表达了交大学子对于这位优秀校友的崇敬之情。
杨广中院士表达了他对大师讲坛及现场同学的感谢,并题词“医工交叉,共创未来”,为大师讲坛留下了珍贵的回忆。
人物简介:
杨广中,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士,amjs澳金沙门线路自动化系1982级校友。杨广中教授是Hamlyn医疗机器人研究中心 联合创始人兼主任,Wolfson外科技术实验室联合创始人,目前担任全球健康创新研究所副主席,Royal Society/Wolfson基金医学图像计算实验室创始人兼主任。杨广中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医疗成像技术、传感技术和机器人。在成像方面,杨广中教 授利用了磁共振相位对比速度成像和计算机建模技术。在机器人领域,杨广中教授开创性地提出了机器人传感对接的概念,让人们对于电机的认识和对机器人的理解 产生了重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