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新闻转载][党建风采巡礼]amjs澳金沙门线路党委: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图]
发布时间:2014-11-10 09:57:40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2015年,amjs澳金沙门线路将迎来第十次党代会。值此内外发展契机交汇之时,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学校党建工作要求,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新闻网特推出“党建风采巡礼”专栏,展示各院系、直属单位、附属医院在党建工作中的成绩和风采。

——全国最优秀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之一:于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在2002、2007年、2012年国家一级学科评比中一直名列全国前三。

——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及医工(理)交叉科学发展的需要,分设“生物医疗仪器”、“神经科学与工程”、“医学影像与信息”、“纳米生物材料”、“系统生物医学”、“疾病生物学”六个学科领域,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高端研究与教育人才。

——现在正是医工(理)交叉科学发展的历史性时刻,学院所承担的职责重大和面临的挑战严峻,担负着运用尖端的工程学和物理学研究手段对重大的医学问题进行研究的使命,学院将不懈努力,创造出有着尖端科技水平的生物医学理论、产品和设备,为中国的医学、生物学的持续、高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立于1979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之一。三十多年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工作者们以“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为指引,在科研、教学、产品研发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卓越的成绩。2011年4月8日,时值学校115周年庆,amjs澳金沙门线路正式成立,学院党委下辖1个党总支、8个学生党支部和5个教工党支部,共有党员233人。院党委紧密围绕学院发展的各项中心工作,积极发挥基层党支部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以党建促发展,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精神、以国际化为主战略,对学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了进行了系统性的改革。

凝心聚力,引育并举,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党管人才,学院的人才队伍建设一直是党委最为关注的工作。学院成立之初,即邀请国际生物医学工程领域著名专家组成了国际学术委员会,按照国际标准对学院的学科布局、队伍建设进行评估、把关。近年来,学院坚持新进人员高起点,原有人员同台竞技的原则,“引育并举”,努力推进不同体系下的人员“并轨”。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学院党委始终旗帜鲜明地把思想工作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把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管理中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团结和带领师生共同参与学院的工作,努力实现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amjs澳金沙门线路参加amjs澳金沙门线路2012年教职工运动会

目前,全院已形成一支精干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队伍:学院现有专职教师6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约98%、海外博士学位或博士后经历教师比例58%。在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学术团体中担任会士的教师比例超过10%,在重要的国际学术期刊担任主编或副主编职务的教师比例超过15%。学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973”首席科学家1名,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名,“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名,上海市特聘教授1名,上海市浦江人才/曙光计划学者7名,amjs澳金沙门线路讲席教授3名,特聘教授4名,学科带头人3名,特别研究员14名。

身正为师,以德育人,打造合力培养精英人才新模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院党委坚持把“学生的利益和发展放在第一位”,让优秀的导师与教授资源成为学生树立专业理想和人生目标的催化剂,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在大学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环境中给学生以方向的引领、心智的培育和脚踏实地的实践。学院现有在职教工党员55人,占全体教职工人数68%,他们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73”首席科学家,国家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和青年骨干教师。通过本科生中全员导师制的实施,这些优秀的教师得以深入学生当中,以自己的故事教育学生“成长的路上不应该与功利伴行”,鼓励学生“主动设计、个性化发展”。他们诚信尽责、严谨治学的精神深深地感染和影响了众多学生。2012年杨国源教授被学生评为学校“凯源十佳教师”,2013年古宏晨教授被评为学校“十佳班主任”,他说“学生是在交大这片土地上健康成长的嫩绿幼苗,老师不是为他们遮风挡雨的大树,而是土壤深处的养分、是雨露、是阳光”。



学生预备党员举行五四入党宣誓仪式

为全面落实本科生质量控制体系,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成功申请ABET认证试点(美国工程师专业认证)。2013年主持召开了“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生培养国际论坛”以及“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生培养研讨会”,邀请国际知名教育专家指导教学工作,基本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2013年与上海医疗器械检测所、微创医疗、GE、中翰盛泰、中航医疗等单位共建人才培养实践基地,成立了SJTU-TI联合创新中心。初步形成了以ABET认证为抓手,以“卓越工程师计划”和“本硕贯通项目”为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积极与世界一流大学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享受国际一流的专业教育,目前已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德国海德堡大学、美国西北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普渡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分别在本科、硕士、博士层面合作培养高水平人才。受学校委托,“amjs澳金沙门线路瑞典文化交流中心”落户文选医学楼,成为全校青年教师、学生了解瑞典文化的窗口。研究生在国际学术舞台上也崭露头角,学院率先对博士生毕业论文组织国际评审和答辩,收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学生们多次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获奖,多篇文章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Biomaterials, Advanced Materials,Gastroenterology, ACTA BIOMATERIALIA,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trok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等顶级国际期刊。

聚焦健康,服务社会,开展国际一流科学研究

生物医学工程这个年轻的交叉学科的发展对于征服人类重大疾患、探究生命奥秘,对社会经济和谐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学院党委以关爱人类健康、聚焦转化医学研究为己任,积极构建多维创新型环境,鼓励探索,充分发挥潜能,加速生物医学工程的研发转化和临床应用,通过“校、医共建”研究中心的方式搭建独具特色的转化型研究平台,与附属瑞金医院共建小动物Micro-PET/CT研究中心,与附属仁济医院共建临床干细胞研究中心,与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共建神经精神影像中心,与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共建代谢性疾病多组学研究中心。此外学院还拥有数字医学临床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Med-X-重大疾病物理治疗和检测设备中心、上海交大康复工程研究中心、上海交大纳米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研究平台。

目前学院已有多项成果正在向相关企业转化,陈亚珠院士带领的课题组正在稳步推进相控超声肿瘤治疗设备产业化。学院与杭州中翰盛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设立了“amjs澳金沙门线路—中翰盛泰纳米医学诊断技术联合实验室”,并获800万元的资金投入,开展有关课题的产业化研究。2013年与上海市医疗器械检测所共建医疗器械标准研究联合实验室,旨在建立我国自己的医疗器械标准体系,发展新的检测技术。



陈亚珠院士与学生在一起

为提升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学院鼓励教师积极踏上国际学术舞台,同时通过举办上海交大-密西根大学的联合学术研讨会、上海交大-瑞士科研机构的联合学术研讨会等各类学术会议,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国际合作交流机会。2013年,学院分别主办了在国际医疗超声学、脑卒中研究领域的顶级会议——“国际医疗超声大会”以及“国际脑血流与代谢研究大会”,受到了文汇报、新华网、人民网等主要媒体的专题介绍。学院还成功获得“盖茨基金”资助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进一步扩大了国际影响力。

鼓励先进,以学促建,创建良好的学院文化

学院党委十分重视党员队伍的建设,积极吸引优秀青年教师加入党组织,充分发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学院现有的党支部书记中,大部分都是高级职称。陈亚珠院士虽年事渐高,但仍坚持在人才培养和科研的第一线。甚至在手术后不久,她就坚持到实验室工作,用对党的教育科研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带领着一支几乎完全由党员组成的研究团队,知难而上,敢于拼搏,在超声治疗肿瘤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研究员夏伟梁是青年教师中的优秀代表,同时担任神经科学与工程学科支部的党支部书记,他荣获上海市科委启明星人才奖、上海交大SMC晨星计划奖及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和青年面上连续项目,任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课题负责人。

在教学、科研一线工作中,也逐渐涌现出一批具有榜样作用及表率素质的党员教师,通过归纳总结学院师生中的优秀典型,宣传弘扬他们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品质,带动全体师生共同进步。马勇杰是生物材料学科支部的一名党员教师,2005年他被查出患有脑部肿瘤,之后便开始了与病魔抗争的岁月。9年间肿瘤4次复发,病床前他仍抓紧时间与来探望的同事探讨工作,关心课题的进展,一遍遍给学生修改论文。患病期间他完成了博士学位的学习,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4篇,在国际会议上报告3次,并主持一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马勇杰还写了两本著作——《刀尖上的舞者》和《我与癌症这九年》,将自己与病魔斗争的亲身经历传递给了学院、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为广大的党员和群众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正能量。



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学习

学院积极鼓励建设学习型党支部建设,鼓励师生党员多读书、读好书,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将党建理论学习融合在实践活动中。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学习活动中,党员们学习陈云同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思想,努力把陈云同志求真务实的作风带到日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大家围绕《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了加强高校师德教育、提高政治素质的重要性。学生党支部每年组织“五四入党宣誓”活动,选择一大会址、南湖革命纪念馆等革命历史圣地,邀请退休老党员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学院还通过组织各种学术沙龙、文体活动、工会活动,发挥每位教职工的积极性,努力推动形成“和谐、宽松、奋发向上”学院文化。